比特周报:我国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首位,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135.07亿美元
了解科技资讯、把握行业前沿。《比特周报》为您带来2023年8月21日至8月25日的新闻热点。
我国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首位
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介绍,截至目前,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,算力总规模达每秒1.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(197EFLOPS),位居全球第二,服务器、计算机、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,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130条干线光缆。
比特编辑部观点:
肖医:当前,国内通用算力过剩,智能算力不足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,深入布局智能算力将成为抢占蓝海赛道的重要举措,目前,英特尔、英伟达、联想、华为、阿里等均在布局。
于欣靓:伴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,特别是AI大模型的不断涌现,市场对于算力需求持续增加,这无疑也带动了计算类产品产量的提升。
IBM出售天气预报业务,围绕云计算重新定位
据报道,IBM宣布,将把旗下天气预报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Francisco Partners。根据协议,Francisco Partners将收购IBM旗下面向消费者的天气服务,如Weather.com,以及面向企业的服务,具体的收购金额并未透露。
比特编辑部观点:
肖医:IBM愈发坚定走云计算路线,不惜剥离旗下天气预报业务,这与之前IBM的举措不谋而合。前不久,IBM还针对AI领域发布watsonx,这也释放了在AI热潮下,IBM积极拥抱AI的信号。
于欣靓:IBM此举在实现削减成本的同时,可以更加专注于软件、云服务等利润更高的业务。
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%
日前从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获悉: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%,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,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。
比特编辑部观点:
肖医:不止是装机量,我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最丰富的应用场景。技术是为了场景服务的,接下来,除了提高机器人的感知与自动化能力外,还应该积极拓展应用场景,让物尽其用。
于欣靓: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稳定性、可靠性和高精度等优势,能够在高危的环境下进行作业,不仅降低了工作强度,也提高了效率和质量,可以说是推动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。
英伟达:第二财季营收135.07亿美元,净利润同比增长843%
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为135.07亿美元,同比增长101%,环比增长88%,创下历史纪录;净利润为61.88亿美元,同比增长843%,环比增长203%;调整后净利润为67.40亿美元,同比增长422%,环比增长148%。
比特编辑部观点:
肖医:英伟达的这份财报让我想起了刚刚发布财报的百度。同样在AI 2.0时代,同样是发力AI,都获得了不错的“反馈”,从人工智能长远发展来看,英伟达和百度都押对了发力方向。
于欣靓: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,英伟达目前占据了AI芯片销售额的70%以上,尤其在训练生成式AI模型方面几乎处于垄断地位。可以说,生成式AI的爆红,让英伟达赚得盆满钵满。
Meta联手CMU打造通用机器人智能体,实现12种复杂技能
Meta和CMU联合研究团队耗时两年,成功开发出了一款名为RoboAgent的通用机器人智能体。RoboAgent仅仅通过7500个轨迹的训练就实现了12种不同的复杂技能,包括烘焙、拾取物品、上茶、清洁厨房等任务,并能在100种未知场景中泛化应用。
比特编辑部观点:
肖医:Meta不做元宇宙了?改做AI了?不能怪Meta的善变,而应该怪行业热点的更新速度。
于欣靓: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,智能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而机器人作为智能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,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



-
微博认证登录
-
QQ账号登录
-
微信账号登录

企业俱乐部
Copyright (C) 1997-2020 Chinabyte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